一区二区三区视频,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,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,国产免费A∨在线播放

人民網
人民網>>國際

一名阿拉伯咖啡商的40年中國改革開放情緣

2018年12月19日13:55 | 來源:人民網-國際頻道
小字號

人民網北京12月19日電(記者 曾書柔 法伊薩)1979年,作為最早一批的外國留華學生,巴勒斯坦小伙兒克里木·杰迪抵達北京的時候,未曾想過,自己在中國一待就是40年,恰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幾乎整個過程。

1980年,克里木在北京天安門前留影(受訪者供圖)

彼時的中國,街頭時尚色是藍和灰。夏天的時候,街上的人們大多是一身白襯衫和藍褲子,冬天則是深藍色、灰色的中山裝。克里木很快入鄉隨俗,也穿著同樣的行頭,在北京天安門前、上海黃浦江邊留下了照片。

“那時候的生活很簡單。”克里木說。

簡單生活的背后,是翻涌的時代浪潮。

80年代的中國,向世界打開了開放的大門,整個社會的商業環境處于蓬勃發展前的萌芽狀態。中國政府向外商獨資企業敞開了懷抱,越來越多的外商攜帶資金和技術來華尋求發展。

在北京大學完成學業后的克里木,站在時代的門檻,感受到了中國蓬勃跳動的經濟脈搏。于是,他注冊了一家外商獨資公司,嘗試利用所學所能,在連接中國與外部世界的渠道中尋找商機。最初,他注冊的是經營計算機軟件及硬件設備類的電子公司,那是1993年,是DOS操作系統仍占主流、Windows NT剛剛推出、互聯網正在從少數人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廣大群眾的年代。

1993年,克里木拿到的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,他投資15萬美元,注冊了一家主營計算機軟硬件的外資企業(人民網記者曾書柔攝)

到了1997年,他發現,習慣喝茶的中國人,開始越來越多地喝起了咖啡。只不過,當時流行的多是加了奶精伴侶的速溶咖啡,香甜可口,卻少了一點味道。

憑著自己對咖啡的熱愛和對咖啡烘焙的了解,他決定轉行做咖啡生意,生產新鮮焙炒的咖啡豆和咖啡粉,并起名叫“達琳”咖啡——達琳是阿拉伯半島附近一個以生產咖啡豆而知名的小島。

“達琳”是克里木的咖啡品牌,達琳一詞源自阿拉伯半島附近的一個生產咖啡豆的小島。(人民網記者曾書柔攝)

20余年一晃而過。在中國這個以茶文化聞名的國度里,克里木的咖啡生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。如今,克里木的生意伙伴遍布全球。除了進口咖啡豆,他也經常往來云南、海南等幾個中國知名的咖啡豆產地,從中挑選優質原料,烘焙成產品出售。

克里木在云南的咖啡莊園里(受訪者供圖)

克里木認為,咖啡事業成功的原因之一,在于他搭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便車。

坐在北京郊區順義的一座他親手搭建的農家小院里,克里木一邊給記者展示他歷年來取得的各種證書和執照,一邊沖泡咖啡。“中國各級政府對外商投資的態度一直以來都是熱烈歡迎的,我能在辦理各種執照的過程中能感受到種種便利。”他說,“另外,在開放的過程中,中國與其他外來文化不斷融合,碰撞產生出了奇妙的火花,在衣食住行等領域都有所體現。”

克里木家里掛著的一幅寫有“賣咖啡翁”的書法,這是他的中國朋友贈予他的作品(人民網記者曾書柔攝)

拿中國人對咖啡的喜好來說,對咖啡的接受度和偏好也是隨著時代在改變。

80年代的許多中國人,是在鄧麗君的一曲《美酒加咖啡》中,從精神上體會到咖啡是這么一種與“靡靡之音”相匹配的“資產階級生活方式”。

90年代,克里木開始從事咖啡生意時,他的生意伙伴大多是中國星級酒店里的咖啡廳老板,以及外國駐華使館和機構。那時候,一杯咖啡售價二三十人民幣,聽起來與如今的價位并無太大區別,但是考慮到工資水平和購買力,那時候的焙炒咖啡并非大眾消費品,速溶咖啡才是更多中國人的選擇。

如今,克里木60%以上的生意伙伴是中國大小咖啡店老板,交易額也明顯大了不少。“中國的年輕人們還是喜歡喝卡布奇諾、拿鐵之類的加奶的咖啡,口感更好,接受度更高。”克里木說,“不過,也有愛喝意式濃縮咖啡的。對這樣的朋友,我會制作土耳其咖啡、阿拉伯咖啡與他們小范圍分享。”

克里木站在他親手搭建的中國式小平房前(人民網記者曾書柔攝)

一談起中國這40年的變化,克里木的話滔滔不絕。他說:“各種變化太大了,這是一種全方位的、翻天覆地的變化。”克里木說。不僅是生活環境、營商環境的變化,更重要的是,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數個臺階。城市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,曾經只有京滬穗等大城市獨領風騷,現在每到一個中國小城,都會發現基建設施良好,城市規劃整潔,發展各有特色。

克里木說:“事實證明,改革開放政策就像是一枚指南針,指引著中國的發展方向。全體中國人都在同一艘大船上,無論是農民還是工人,每個人都是政策受益者。”

克里木把改革開放這40年與他所喜歡的唐朝、明朝相類比,直言這三個時代是他所認為的中國最好的時代——“唐朝是盛世,是經濟和文化發展達到同期世界發展巔峰的時代;明朝是開放的王朝,鄭和七次下西洋,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交流,還有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;而改革開放以來的這40年也是前所未有的好時代。中國從一開始的‘摸著石頭過河’,到慢慢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并向小康社會沖刺,在‘一帶一路’倡議的帶動下,正在進入另一個新時代。”

克里木說,現在也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的最好的時代,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值得許多阿拉伯國家借鑒。“中國模式”、“中國經驗”是近年來反復在阿拉伯輿論場提及的標簽,人們都試圖從中國近40年的崛起過程中尋找對本國有幫助的經驗。“中國人獨立自主的政治理念和外交政策、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,以及中國的反腐經驗,這是我認為的最值得阿拉伯國家借鑒的內核。”克里木說。 

(責編:賈文婷、劉潔妍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