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区二区三区视频,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,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,国产免费A∨在线播放

人民網
人民網>>國際

“只有來到這里,你才能更理解這個國家”(風從東方來——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)

2018年09月19日04:03 |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小字號

  弗拉季米爾·烏魯索夫

  薩爾波塔姆·什雷斯塔

  馬爾克斯·維埃拉

  梅 莉

  中國“復興號”動車組。
  本報記者 王海林攝

  我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

  弗拉季米爾·烏魯索夫

  1978年,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。那一年,我正好結束在基輔高等軍事學校4年的漢語學習。當時,無論是我還是我的老師和同學,誰都沒想到這將成為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,它將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不可思議的變化。

  從學校畢業(yè)以后,我一直關注中國的發(fā)展。我堅持訂閱《人民日報》,希望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點點滴滴變化。

  1994年,我開始在烏克蘭東部的克拉馬托爾斯克經濟人文學院教授漢語。上世紀90年代中期,烏克蘭已興起“漢語熱”,很多烏克蘭學生將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一外語,這也顯示出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,越來越多的烏克蘭人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。

  2007年,我參加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舉辦的中國國情知識競賽,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。一年之后,我成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烏克蘭語部的外國專家,開始了我在華長達7年的工作生活。

  在北京和很多其他城市,我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,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發(fā)展變化尤其令我驚訝。記得2007年,我第一次去西安旅游時,從北京到西安要坐一晚的火車。現(xiàn)在,從北京乘高鐵到西安只需5小時左右。中國高鐵不僅速度快,而且舒適度和便利性都位居世界前列。北京地鐵的發(fā)展同樣令我印象深刻。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,北京只有8條地鐵線路,運營里程近200公里,而現(xiàn)在北京地鐵運營線路已達22條,運營里程超過600公里。這樣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發(fā)展速度令人贊嘆。

  我也見證了中國媒體以更加開放和自信的姿態(tài)融入世界信息交流與新聞傳播潮流,通過現(xiàn)代化多元化的新聞傳播方式,讓世界了解真實的中國。我親身參與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烏克蘭語網站的創(chuàng)建工作,我們制作了大量音頻、視頻、文字和圖片產品,向烏克蘭受眾介紹當代中國的方方面面。新聞產品的極大豐富,也反映出改革開放給中國媒體發(fā)展帶來的巨大變化。

  改革開放40年,中國不僅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,法制建設同樣取得舉世矚目的進步。幾年前,我曾隨外國記者代表團到江蘇和浙江采訪,主題是中國的反腐敗工作。此次采訪讓我對中國的反腐敗制度建設有了全新的認識。我們看到了各級部門在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,如何加強全程監(jiān)督,強化廉政風險防控,消除人為因素干擾,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發(fā)生。在地方的行政服務中心,我們看到“一站式”服務簡化了辦事程序,提高了辦事效率,方便了辦事的百姓。

  在我看來,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原因很多,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中國在復雜情況下尋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(fā)展道路,實事求是,奮發(fā)有為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,為人民辦事,讓人民滿意。隨著中國工業(yè)化的快速發(fā)展,霧霾等環(huán)境問題日益突出,引發(fā)公眾關注。中國對此高度重視,綜合施策打響“藍天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,加大環(huán)境保護力度,并已取得初步成效。中國正是始終保持迎難而上、銳意進取的勁頭,才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取得成功和發(fā)展。 

  (作者為烏克蘭基輔國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) 

  

  我們還將看到更多可喜的變化發(fā)生

  馬爾克斯·維埃拉

  上世紀80年代,我第一次來到中國。在隨后的30多年間,我與中國建立了緊密的聯(lián)系。我先后在北京和廣州生活過,見證了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。我認為,對西方社會而言,想要真正了解中國,第一步就是要擺脫“西式思維”,要打開思路,親身、用心觀察這里。

  還記得1986年剛到北京時,這里物資匱乏。由于沒有牛奶,我年僅兩歲的女兒不得不習慣于喝豆?jié){。彼時,在北京市建國門外大街附近,只有一家外國酒店和一家比薩店。而現(xiàn)在,中國的食品供應充沛且質優(yōu)價廉,可以買到的外國商品種類之多令人驚訝。

  當時的北京擁有數(shù)百萬輛自行車,而現(xiàn)在中國大部分主要城市的汽車數(shù)量幾近飽和。如今在中國,即使沒有私家車,也可以用手機支付,通過地鐵、共享自行車抑或是共享汽車,到達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,這樣的出行方式舒適而方便。這些變化得益于中國40年來堅持改革開放。伴隨著改革開放在未來的進一步深化,我們還將看到更多可喜的變化在這里發(fā)生。

  不同于一些西方國家奉行的孤立主義、貿易保護主義政策,中國以務實態(tài)度促進國際合作,積極投資國外基礎設施建設,從不干涉他國內政,這與霸權主義國家有很大的區(qū)別。

  在基礎設施領域,從古代的京杭大運河,到如今中國“四縱四橫”的高鐵網絡,中國一直是該領域的專家。以現(xiàn)在最為先進的“復興號”動車組為例,它的時速高達350公里,使北京到上海全程縮短到4個半小時左右。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優(yōu)勢也有助于開展國際合作。在巴西,中巴合作的項目包括電網、港口、水電站、太陽能電站等諸多行業(yè)。

  在部分國家出現(xiàn)逆全球化傾向時,中國正強有力地捍衛(wèi)著全球化,并向全世界發(fā)出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聲音。中國提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5年來,一系列合作項目落地、啟動,推動了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參與方實現(xiàn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這是富有建設性的多邊主義。

  現(xiàn)在我在中國教書,我時常用巴西式的表達跟我的中國學生們講,“孩子們,我看到了。”我想說的是,我相信中國人民必將實現(xiàn)夢想,中國的發(fā)展將成為全球典范。包括巴西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可以向中國學習,在多方面尋求改善。

  (作者為廣東工業(yè)大學巴西籍教授) 

  

  現(xiàn)實中的中國還是讓我感到驚訝

  梅 莉

  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有一條街名叫北京路,我的家就在那里。“北京是中國的首都。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,是絲綢、瓷器、茶葉的發(fā)源地。古老的絲綢之路從中國開始,經過格魯吉亞。”小時候,父親這樣向我描述中國。從那時起,我的心里就埋下了一粒喜愛中國的種子。

  兒時,我有一套世界民間故事選,其中中國民間傳說最讓我著迷。過了這么多年,我依然很清楚地記得書的封面是紅色的。印象里,中國遙遠而神秘,那時候我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學中文,去中國學習、旅游和生活。

  我第一次接觸中文是在2006年。那一年,我考上第比利斯自由大學亞非學院國際關系專業(yè)。當老師問我選擇哪一種亞洲語言時,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文。

  “你瘋了嗎?中文可是最難學的啊!”朋友們聽到我的選擇都覺得不可思議,因為那時候格魯吉亞和中國的交流還不多,學中文的人比較少。可朋友們哪里知道,我對中國文化從小就充滿向往。

  2008年,我獲得了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,進入華中師范大學學習。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。盡管之前學過中文,在書本里看過中國的美麗風景和古建筑,但現(xiàn)實中的中國還是讓我感到驚訝。只有來到這里,你才能更理解這個國家。

  在武漢生活的10個月里,我的感受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,就是“快”。中國的發(fā)展速度太快了,短短10個月,武漢一下子冒出來不少高樓,大學里也新開了好幾家新餐廳。我時常驚嘆,中國人太勤勞了,中國的高效讓人羨慕。

  回到格魯吉亞后不久,我進入一家工業(yè)園工作,專門負責從中國招商。我和中國仍然緊密地聯(lián)系在一起,每年我都會到中國參加會議、參觀展覽。我坐過北京到上海的高鐵,這簡直是21世紀的一個奇跡。遍布全國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都是中國發(fā)展成就的代表,中國的成功經驗值得各國學習。

  與幾年前相比,現(xiàn)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(yè)留意到格魯吉亞的市場機會。這幾年我總在想,自己可以為格魯吉亞和中國加深交流做更多的事情。一年前我決定創(chuàng)業(yè),成立了中國·格魯吉亞絲路商務咨詢公司。中國有首歌,有一句歌詞是“朋友一生一起走”,我在中國有很多好朋友,可以大膽地和中國打交道,這也讓我對自己在中國的事業(yè)充滿信心。10年前,也就是我來中國留學時,大多數(shù)中國人對格魯吉亞的了解,僅僅停留在“哦,我知道,那里是斯大林的故鄉(xiāng)”。那時候,在格魯吉亞也少有中國企業(yè),格魯吉亞人沒有太多機會接觸中國人。如今,格魯吉亞已經出現(xiàn)了“漢語熱”,從小學、中學到大學都開設了中文課。

  “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”。今年,格魯吉亞同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(xié)定生效。我認為,不論是國家之間的交往,還是企業(yè)之間的商務關系,最終都是要靠人和人之間的友誼來維護。

  小的時候,我有一本日記本,封面上印著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的英文翻譯,我非常喜歡這句話。后來才知道,這句話出自中國哲學家老子的《道德經》。我愿意一步一個腳印,堅持不懈,為推動格魯吉亞和中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而努力。

  (作者為格魯吉亞青年企業(yè)家,本報記者殷新宇采訪整理)

  

  中國每天都在發(fā)生變化

  薩爾波塔姆·什雷斯塔

  1986年,當我決定去中國留學時,我的家人大多不理解,因為當時的中國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充滿著神秘感。盡管如此,我依然在那年9月踏上了中國的土地。當時尼泊爾和中國還沒有開通飛機直航,我經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伊斯蘭堡轉機抵達北京。

  來到北京后,我被安排學習一年漢語。當時因為可選擇的交通工具比較少,從位于五道口的學校到北京市中心來回基本上需要很長的時間。如今的北京,城市面積擴大了許多,高樓大廈和大街小巷不知增加了多少,但交通卻更加便捷了。

  其后我到武漢學習,一待就是8年。我在中國留學的這段時間,從很多細微處都能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。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,學校召開過很多有關改革開放的會議。有一天我在學校宿舍看到,負責打掃衛(wèi)生的阿姨正拿著紙和筆認真地寫下她的工作職責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方法和建議。當時我就覺得,中國的改革開放實實在在地進行著、推進著,每個普通人都參與其間,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也離不開每一位普通民眾的貢獻。

  中國的發(fā)展不僅體現(xiàn)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增長數(shù)據上,更體現(xiàn)在普通人生活的變化上。本科畢業(yè)的時候,我的幾個同學傷感地跟我說:畢業(yè)后大家各奔東西,可能再也沒機會見面了。但是中國的發(fā)展超乎想象,這些年,我在尼泊爾已經數(shù)次和老同學重逢。隨著中國的經濟發(fā)展,中國人出境旅游越來越頻繁。如今,尼泊爾每個月都要接待數(shù)以萬計的中國游客,加德滿都著名的背包客中心泰米爾,大大小小的商店里擠滿了中國游客,幾乎每個景點都可以聽到此起彼伏的中國話。

  老年人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。當年我在中國讀書時的老師們如今都年事已高,現(xiàn)在我每次回學校看望他們,看到他們住進條件非常好的老年公寓,每天可以訂一日三餐,24小時有醫(yī)生值班。在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之外,老年人還有自己的老年大學,他們可以上學、考試并獲得學位文憑。尤為讓我感到佩服的是,這樣的居住條件和文化場所,并不只出現(xiàn)在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,在中國很多城市都有。

  近年來中國與尼泊爾的關系愈加緊密,很多普通的中國人也參與到互幫互助的行列。我身邊就有十幾個中國朋友在資助尼泊爾當?shù)貙W生讀書。到中國留學或工作的尼泊爾人也越來越多。此前我在中國留學的時候,每年到中國留學的尼泊爾學生只有20名左右,如今每年獲得中國政府各種獎學金的尼泊爾學生超過500名。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正在讓更多外國學生受益。

  近幾年,中國的信息化蓬勃發(fā)展,尤其是“互聯(lián)網+”、移動支付的出現(xiàn),讓我感到自己已經“落后”了——雖然我常去中國,卻還是趕不上中國的發(fā)展。在武漢,人們常說“武漢每天不一樣”,其實這正是中國快速發(fā)展的寫照——中國每天都在發(fā)生變化。 

  (作者為尼泊爾阿尼哥協(xié)會主席,本報記者苑基榮采訪整理)

  版式設計:蔡華偉
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8年09月19日 23 版)

(責編:岳弘彬、楊牧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